東莞工衣生產廠家生產工衣并非簡單的“裁剪縫制”,而是 “需求分析 - 工藝適配 - 品質控制” 的系統工程,核心是通過標準化流程滿足行業功能需求,同時兼顧品牌形象與穿著體驗。
?
工衣生產中易出現 “尺寸偏差、縫線脫線、標識脫落、功能性失效” 等問題,需通過以下控制要點規避:
面料管控:
采購時索要面料 “檢測報告”(成分、色牢度、耐磨度),抽樣測試(如耐磨測試:用馬丁代爾耐磨儀測試,滌棉面料耐磨次數≥5000 次);
面料入庫后需 “分批預縮”(每批次面料預縮后抽樣測量縮率,縮率≤3% 為合格),避免不同批次面料縮率差異導致成品尺寸偏差。
裁剪管控:
數控裁床每日開機前 “精度校準”(用標準樣板測試裁剪尺寸,誤差≤0.1cm);
鋪布時控制 “層數”(厚面料≤30 層,薄面料≤50 層),層數過多易導致下層裁片尺寸偏小。
縫制管控:
縫制前對工人進行 “工藝培訓”(明確縫線規格,如滌棉面料用 402 縫線,針距 10cm/14-16 針);
關鍵部位(口袋、拉鏈)需 “首件檢驗”(縫制第一件后測試強度,合格后再批量生產)。
功能性管控:
防水、抗菌等功能性工衣,每批次抽樣 10 件做 “功能性測試”(防水測試:噴淋 30 分鐘后檢查內側;抗菌測試:送第三方實驗室檢測抑菌率);
標識(刺繡 / 印花)需做 “水洗測試”(模擬水洗 30 次,檢查是否褪色、脫落)。